电镀是一门很深的学问,并不是一句两句能说的清楚的,而且每种材料的镀法都不一样,电镀前处理,电解液配方,电流大小,电镀时间等等,各个细节都会导致电镀质量变化,抛开其他不说,电流小一点,电镀时间长一些,这样镀出来的产品质量越好,有点小火慢熬的意思,当然成本也是直线上升,到底怎么镀的还是看视频吧。
通常为了防止腐蚀和增加美观用,所以般用于保护装饰性镀层上。铜制品上镀镍防腐较为理想,但由于镍比较贵重,多用镀铜锡合金代替镀镍。
电镀原理及过程
目前电镀行业大致可分为两大类:五金电镀与塑胶电镀,五金电镀相对来比较简单,因为五金本身就是一个导电体,要做到的就是保证工件镀前镀后的外观性与功能性,而塑胶电镀则显得稍微复杂,因为要把一个不导电的塑料变成一个导电体,然后在进行后工序化学电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至于你说的原理,其实很简单,我想电解你应该懂吧?电镀就是电解的反过程,把金属层镀上工件,在上来说的话就是物理里面的电子转移。而整个过程则包括很多,因为根据不同产品的需要涉及的过程都不一样,但是大体基本都是一致的,五金电镀为:表面加工(抛光、除油除蜡等等)——然后是层金属电镀——第二层金属电镀——第三层金属电镀——后工序成品的加工。而塑胶电镀则需要多出前处理工序,一般的塑胶电镀工艺现在都是确定的,如下:前处理:除油除蜡(除去胶件表面脏污等)——亲水(活化基体表面,使之更容易粗化)——粗化(腐蚀ABS里面的B组分,使产品表面出现微小凹坑)——中和(中和掉粗化带出来的酸和Cr6+)——钯水(在产品表面粗化后的小坑内承上胶体钯)——解胶(使胶体把水解,得到钯原子附在产品表面小凹坑)——化学镍(利用之前承上的钯催化,在基体表面承上一层薄薄的化学镍),至此,就将一个不导电的塑胶件变成一个导电体,接下来的就是后处理电镀了;
后处理:瓦特镍(或者焦铜)——光铜——半光镍——光镍——封口镍(或者珍珠镍)——光铬——后烘干出机。